梯度下降是机器学习中一种常见的优化算法,主要用于求解最优化问题。它通过不断迭代,沿着目标函数的梯度方向进行搜索,从而找到函数的最小值。

梯度下降的基本思想

  1. 初始化参数:首先,我们需要为模型参数设置一个初始值。
  2. 计算梯度:计算目标函数在当前参数下的梯度。
  3. 更新参数:根据梯度和学习率更新参数,即沿着梯度的反方向(因为梯度指向的是函数增长最快的方向,而我们需要的是最小值)更新参数。
  4. 迭代:重复步骤2和3,直到满足停止条件(如梯度变化小于某个阈值,或者迭代次数达到上限)。

梯度下降的公式

梯度下降的公式如下:

$$ \theta = \theta - \alpha \cdot \nabla J(\theta) $$

其中,$\theta$ 是模型参数,$\alpha$ 是学习率,$\nabla J(\theta)$ 是目标函数 $J(\theta)$ 在参数 $\theta$ 处的梯度。

学习率的选择

学习率是梯度下降算法中的一个关键参数,它决定了参数更新的幅度。选择合适的学习率对于算法的收敛速度和最终结果有很大影响。

学习率过大

如果学习率过大,可能会导致参数更新过大,从而错过最小值点,甚至导致算法发散。

学习率过小

如果学习率过小,可能会导致算法收敛速度过慢,需要更多的迭代次数才能达到最小值点。

本站链接

更多关于梯度下降的深入讨论,请访问我们的机器学习教程

Gradient Descent Visualizatio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