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-means 聚类算法是一种经典的聚类算法,它通过将数据点分配到 K 个簇中,使得簇内数据点之间的距离最小,簇间数据点之间的距离最大。以下是一些关于 K-means 聚类算法的基本概念和步骤:
K-means 聚类算法原理
- 选择初始中心点:随机选择 K 个数据点作为初始中心点。
- 分配数据点:计算每个数据点到各个中心点的距离,将数据点分配到距离最近的中心点所在的簇中。
- 更新中心点:计算每个簇中所有数据点的平均值,将中心点更新为平均值。
- 迭代:重复步骤 2 和 3,直到满足停止条件(例如,中心点不再变化或者迭代次数达到上限)。
K-means 聚类算法优势
- 简单易实现:K-means 聚类算法的计算复杂度低,易于实现。
- 可解释性:K-means 聚类算法的结果具有较好的可解释性,可以直观地了解数据分布。
K-means 聚类算法局限性
- 对初始中心点敏感:K-means 聚类算法对初始中心点选择敏感,可能产生不同的聚类结果。
- 无法处理类别不平衡:当数据集中某些簇的数据点数量远多于其他簇时,K-means 聚类算法可能无法有效地识别这些簇。
相关阅读
想要了解更多关于 K-means 聚类算法的知识,可以参考以下内容:
K-means 聚类算法流程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