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分布式系统中,负载均衡是保障服务高可用性和性能的关键技术。不同场景下需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策略,以下是常见方案对比:

1. 轮询(Round Robin)

特点:请求按顺序分配到后端服务器
适用场景:服务器性能相近的通用场景
优势:简单高效,资源利用率均衡
劣势:无法感知服务器实时负载

负载均衡_轮询

2. 加权轮询(Weighted Round Robin)

特点:根据服务器权重分配流量
适用场景:硬件性能差异明显的集群
优势:灵活控制资源分配比例
劣势:权重配置需人工维护

负载均衡_加权轮询

3. 最少连接(Least Connections)

特点:将请求分配给当前连接数最少的节点
适用场景:处理长连接或高并发场景
优势:避免过载,适合大数据传输
劣势:需维护连接状态信息

负载均衡_最少连接

4. IP哈希(IP Hash)

特点:根据客户端IP地址分配请求
适用场景:需要会话保持的场景
优势:确保同一IP请求固定路由
劣势:可能引发流量不均

负载均衡_IP哈希

5. 灰度发布(Gray Release)

特点:按比例分配新旧版本流量
适用场景:新功能测试或逐步上线
优势:降低风险,实现平滑过渡
劣势:需配合路由规则使用

负载均衡_灰度发布

📘 扩展阅读负载均衡实现原理 详解算法底层逻辑
⚠️ 选择策略时需结合业务特性、服务器状态和网络环境综合评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