协同过滤(Collaborative Filtering)是推荐系统中经典的算法之一,通过分析用户行为数据挖掘潜在的兴趣关联。其核心思想是:如果两个用户A和B对某些物品有相似的评分行为,则A可能喜欢B喜欢的物品。
基本类型
协同过滤可分为三大类:
- 基于用户协同过滤(User-based)
- 基于物品协同过滤(Item-based)
- 基于模型的协同过滤(Model-based)
💡 例如:在电商平台中,系统会通过用户购买记录(如用户A买了《XXX》,用户B也买了《XXX》)推测两者可能对相似商品产生兴趣。
核心流程
- 数据收集:构建用户-物品评分矩阵
- 相似度计算:使用余弦相似度或皮尔逊相关系数
- 邻域选择:选取最相似的K个用户/物品
- 预测评分:通过加权平均计算目标物品的预测评分
- 生成推荐:输出评分最高的物品列表
优缺点分析
优点 | 缺点 |
---|---|
不依赖物品属性信息 | 数据稀疏性问题 |
能发现隐藏关联 | 冷启动问题 |
适用于高维度数据 | 计算复杂度高 |
应用场景
- 📺 视频网站(如Netflix)的个性化推荐
- 🛍️ 电商平台(如Amazon)的"购买此商品的用户也买了"功能
- 📚 文献推荐系统
扩展学习
想深入了解推荐系统的其他算法?可以查看:
/tutorial/machine-learning/recommendation-systems
注意:实际应用中需结合数据特征选择合适的算法变体,例如矩阵分解或深度学习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