调度算法是操作系统中管理进程执行顺序的核心机制,不同算法在效率、公平性和响应性上有显著差异。以下是常见调度算法的对比:
1. 先来先服务(FCFS)
- 特点:按请求顺序分配CPU,简单但可能导致长作业等待。
- 适用场景:批处理系统,对公平性要求高的环境。
- 优点:实现简单,无优先级处理逻辑。
- 缺点:可能造成“ convoy effect ”( convoy_effect ),新任务需等待长任务完成。
2. 短作业优先(SJF)
- 特点:优先执行预计运行时间短的进程。
- 适用场景:实时系统,需最小化平均等待时间。
- 优点:平均等待时间最短,资源利用率高。
- 缺点:需预知作业执行时间,可能造成长作业饥饿( long_job_hunger )。
3. 时间片轮转(RR)
- 特点:为每个进程分配固定时间片,时间片用完后挂起。
- 适用场景:分时系统,多用户交互环境。
- 优点:公平性高,响应迅速。
- 缺点:上下文切换开销大,时间片选择影响性能。
4. 优先级调度(Priority)
- 特点:根据进程优先级分配CPU,高优先级优先执行。
- 适用场景:实时系统或关键任务调度。
- 优点:关键任务可快速响应。
- 缺点:低优先级任务可能长期等待,需动态调整优先级。
5. 多级反馈队列(MFQ)
- 特点:结合多种调度策略,动态调整进程优先级。
- 适用场景:通用操作系统,兼顾公平与响应性。
- 优点:灵活性高,适应复杂需求。
- 缺点:实现复杂,需合理设计队列结构。
如需深入学习调度算法的数学模型或实际代码实现,可访问 调度算法详解 进行扩展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