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ART (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) 算法是一种常用的决策树算法,它既可以用于分类问题,也可以用于回归问题。本教程将带您通过实践来深入了解 CART 算法。
基础概念
CART 算法通过递归地将数据集分割成子集,直到满足某些停止条件,从而构建决策树。以下是 CART 算法的一些关键概念:
- 分割准则:用于选择最佳分割点的标准,如基尼不纯度或信息增益。
- 停止条件:当满足某些条件时,停止分割,如最大深度、最小叶子节点数等。
实践步骤
- 数据准备:首先,您需要准备一个数据集,可以是分类数据集或回归数据集。
- 选择分割准则:根据数据类型选择合适的分割准则。
- 构建决策树:使用选择的分割准则和停止条件,递归地构建决策树。
- 评估模型:使用交叉验证等方法评估模型的性能。
示例代码
以下是一个使用 Python 和 scikit-learn 库实现 CART 算法的简单示例:
from sklearn.datasets import load_iris
from sklearn.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
from sklearn.tree import DecisionTreeClassifier
from sklearn.metrics import accuracy_score
# 加载数据集
data = load_iris()
X = data.data
y = data.target
# 划分训练集和测试集
X_train, X_test, y_train, y_test = train_test_split(X, y, test_size=0.3, random_state=42)
# 创建 CART 模型
model = DecisionTreeClassifier()
# 训练模型
model.fit(X_train, y_train)
# 预测测试集
y_pred = model.predict(X_test)
# 评估模型
accuracy = accuracy_score(y_test, y_pred)
print(f"Accuracy: {accuracy}")
扩展阅读
如果您想进一步了解 CART 算法,可以阅读以下文章:
CART Algorith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