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TTP缓存机制是提升网页性能的关键技术,通过减少重复请求和数据传输,显著优化用户体验。以下是核心内容:

📌 缓存类型

  1. 浏览器缓存
    使用 Cache-ControlETag 等头信息,存储静态资源(如图片、CSS、JS)。

    浏览器缓存
  2. CDN缓存
    内容分发网络通过边缘节点缓存,加速全球用户访问。

    CDN缓存
  3. 服务器端缓存
    利用 Vary 头实现条件缓存,例如针对不同用户的响应差异。

    服务器端缓存

📚 缓存策略

  • 强缓存:通过 ExpiresCache-Control: max-age 直接生效,无需验证
  • 协商缓存:依赖 Last-Modified / If-Modified-SinceETag / If-None-Match 实现
  • 缓存失效:设置 Cache-Control: no-cacheExpires: 0 强制重新请求

🧠 关键头信息

头字段 作用
Cache-Control 控制缓存行为(如 public/private
ETag 唯一资源标识符(服务器生成)
Expires 绝对时间失效策略(已逐步弃用)
Vary 定义缓存键的附加条件(如 User-Agent

📁 实践建议

  1. 对静态资源使用 Cache-Control: max-age=31536000(一年)
  2. 动态内容搭配 Cache-Control: no-cacheCache-Control: must-revalidate
  3. 结合 ETag 实现细粒度更新检测

🔗 深入了解 HTTP 缓存头字段,可访问 /http_cache_headers 进行扩展阅读。
💡 缓存机制的合理配置能降低带宽成本,但需注意缓存污染风险,建议定期清理过期数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