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-means 聚类算法是一种无监督学习算法,它将数据集划分为 K 个簇,使得每个簇中的数据点彼此相似,而不同簇之间的数据点则尽可能不同。

算法原理

  1. 初始化:随机选择 K 个数据点作为初始质心。
  2. 分配簇:计算每个数据点到各个质心的距离,将每个数据点分配到最近的质心所在的簇。
  3. 更新质心:计算每个簇中所有数据点的均值,将均值作为新的质心。
  4. 迭代:重复步骤 2 和 3,直到满足停止条件(如质心变化小于某个阈值)。

优点

  • 简单易实现:算法步骤简单,易于实现。
  • 可扩展性:适用于大规模数据集。

缺点

  • 对初始质心敏感:算法对初始质心的选择非常敏感,可能导致局部最优解。
  • 聚类数量 K 需要事先指定:K-means 算法需要事先指定聚类数量 K,这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比较困难。

应用场景

  • 图像分割:将图像中的像素点划分为不同的区域。
  • 文本聚类:将文本数据划分为不同的主题。
  • 异常检测:识别数据集中的异常值。

K-means 算法流程图

扩展阅读

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 K-means 聚类算法。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,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。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