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inux 系统的安全性依赖于多层次的防护机制,以下是关键领域的深入解析:

🔐 SELinux 与 AppArmor

  • SELinux:基于标签的访问控制(MAC)系统,提供更细粒度的权限隔离

    SELinux策略
    通过策略文件(如 `policy.conf`)定义安全规则,建议参考 [/docs/linux_security_selinux](/docs/linux_security_selinux) 了解配置实践
  • AppArmor:基于路径的访问控制,适合快速部署安全限制

    AppArmor应用
    可使用 `aa-genprof` 工具生成配置文件,适合新手入门

🧱 系统安全增强

  1. systemd 的安全功能

    • ProtectHome=true 防止容器逃逸
    • PrivateTmp=true 隔离临时文件系统
    • NoNewPrivileges=true 禁止特权升级
    systemd安全配置
  2. 内核安全模块

    • CONFIG_SECURITY_SELINUX=y 启用 SELinux 支持
    • CONFIG_SECURITY_APPARMOR=y 启用 AppArmor 支持
    • CONFIG_AUDIT 启用审计跟踪功能

📊 安全审计与监控

  • 使用 auditd 工具记录系统调用
    审计日志分析
  • 配置 auditctl 规则:
    auditctl -w /etc/passwd -p wa -k password_file
    
  • 实时监控建议:
    /docs/linux_monitoring_tools 提供 fail2bannetdata 的使用教程

⚠️ 安全最佳实践

  • 定期更新内核与安全模块
  • 限制服务权限:
    setsebool -P httpd_can_network_connect=0
    
  • 使用 sudo 的最小权限原则
  • 启用 grsecurity 补丁(需编译内核)

📌 本指南内容均符合安全合规要求,如需了解更多 Linux 安全技术,可访问 /docs/linux_security_introduction 获取基础教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