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TTP(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)是互联网通信的基石,理解其原理对开发者至关重要。以下是关键知识点梳理:
1. 基础概念
HTTP 是基于 TCP/IP 的应用层协议,用于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请求-响应交互。
- 📌 无状态性:默认不保存客户端信息,可通过 Cookie/Session 实现状态管理
- 📌 层次结构:分为请求报文、响应报文、状态行、头部、主体三部分
- 📌 方法类型:GET/POST/PUT/DELETE 等(需注意 CORS 跨域限制)
2. 请求方法分类
方法 | 用途 | 示例 |
---|---|---|
GET | 获取资源 | GET /index.html HTTP/1.1 |
POST | 提交数据 | 表单提交、API 接口调用 |
PUT | 更新资源 | 上传文件、创建新资源 |
DELETE | 删除资源 | 移除指定 URI 的资源 |
3. 状态码速查
- ✅ 200 OK:请求成功
- ⚠️ 404 Not_Found:资源不存在
- ⚠️ 500 Internal_Server_Error:服务器错误
- 📌 301 Moved_Permanently:永久重定向
4. 头部字段关键作用
Host
:指定服务器域名(避免虚拟主机混淆)Content-Type
:定义数据格式(如application/json
)Cache-Control
:控制缓存策略(no-cache
/max-age
)User-Agent
:标识客户端信息(浏览器类型、操作系统)
5. 安全性最佳实践
- 🔒 使用 HTTPS(TLS/SSL 加密)保护数据传输
- 🛡️ 避免明文传输敏感信息(如密码)
- 📌 设置合适的
Content-Security-Policy
防止 XSS 攻击
了解更多网络编程知识,请访问:/developer_blog/series/network_programmi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