决策树是机器学习中一种经典的监督学习算法,因其直观性和易解释性被广泛应用于分类和回归任务。以下是关键知识点梳理:
1. 基本概念
决策树通过树状结构对数据进行划分,每个节点代表一个特征判断,叶子节点输出预测结果。
- 节点类型:
- 内部节点:用于划分数据的特征(如年龄、收入)
- 叶子节点:最终分类结果(如“购买”或“不购买”)
- 核心目标:通过递归选择最优特征,构建最简树形模型
2. 工作原理
决策树通过以下步骤生成模型:
- 特征选择:使用信息增益、基尼系数等指标衡量特征重要性
- 树的生成:递归划分数据集,直到满足停止条件
- 剪枝优化:移除冗余分支以防止过拟合
3. 优点与局限性
✅ 优点:
- 可视化强,易于理解
- 无需复杂预处理(如标准化)
- 适合处理非线性数据
❌ 局限性:
- 容易过拟合,需剪枝处理
- 对连续值和缺失值敏感
- 不稳定,数据微小变化可能导致树结构大幅改变
4. 应用场景
- 分类任务:信用评分、医疗诊断
- 回归任务:房价预测、销售趋势分析
- 集成学习:作为随机森林或梯度提升的基础模型
5. 扩展学习
如需深入了解决策树的优化技巧与实战案例,可访问:
/community/tutorials/ml-decision-tree-advantages
🚀 小贴士:决策树的深度与分支数量直接影响模型性能,建议结合交叉验证进行调参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