决策树(Decision Tree)是机器学习中一种经典的分类与回归方法,通过树状结构对数据进行分割和预测。以下是核心知识点梳理:
1. 基本概念
- 定义:决策树通过特征选择、树的生成和修剪三个步骤构建模型,形如流程图的层级结构
- 特点:可解释性强,适合可视化展示,但易过拟合
- 应用场景:
- 🎯 数据分类(如用户行为分析)
- 📊 回归预测(如房价预测)
- 🧩 特征选择(如医学诊断)
2. 核心原理
- 信息增益:选择划分后数据纯度最高的特征(用
entropy
衡量) - 划分规则:
- ✅ 基尼系数(Gini Index)
- ✅ 基尼杂质(Gini Impurity)
- 算法流程:
- 递归选择最优特征
- 创建分支节点
- 递归处理子集
- 剪枝优化(如预剪枝/后剪枝)
3. 扩展阅读
- 📚 机器学习教程:算法原理
- 📊 决策树可视化案例
4. 实践建议
- 🛠️ 使用Python的
sklearn
库实现(代码示例:DecisionTreeClassifier
) - 🎯 避免过拟合:通过设置
max_depth
或min_samples_split
参数 - 📈 常见问题:
- ❓ 如何处理连续值?
- ❓ 如何应对类别不平衡?
5. 补充资源
- 🌐 维基百科:决策树
- 📘 《机器学习实战》第4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