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架构设计原则
- 保持服务粒度适中:避免过细或过粗的划分,使用✅同步通信降低延迟
- 异步解耦:通过消息队列(如Kafka)实现✅异步处理,提升系统吞吐量
- 负载均衡策略:采用✅负载均衡技术,确保流量均匀分配
2. 服务通信优化
- 协议选择:优先使用gRPC(✅高性能RPC)替代传统HTTP
- 减少序列化开销:采用Protobuf或Thrift替代JSON,提升传输效率
- 超时与重试机制:设置智能超时(如500ms)并实现✅重试策略
3. 数据库调优技巧
- 索引优化:对高频查询字段添加✅数据库索引
- 连接池管理:配置合理大小的数据库连接池(如HikariCP)
- 读写分离:通过✅主从复制实现查询负载分担
4. 缓存策略实施
- 本地缓存:使用Caffeine实现✅本地缓存,减少远程调用
- 分布式缓存:Redis用于会话存储和热点数据缓存(✅Redis缓存)
- 缓存失效策略:采用TTL+滑动过期机制防止数据不一致
5. 监控与日志体系
- 埋点监控:通过✅分布式追踪工具(如Jaeger)定位性能瓶颈
- 日志分级:区分INFO/WARN/ERROR级别日志,避免磁盘压力
- 指标采集:使用Prometheus+Grafana实现✅实时监控
6. 安全与资源管理
- 限流降级:基于✅令牌桶算法实现流量控制
- 资源隔离:为不同服务分配独立CPU/Memory资源(✅容器化资源)
- 安全加固:启用HTTPS并配置✅安全头信息
📚 深入了解微服务架构设计可参考:/book/microservices_architecture
💡 实践建议:结合✅性能测试工具(如JMeter)验证优化效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