服务网格与 API 网关都是微服务架构中的关键组件,但它们的定位和功能有显著差异。以下是核心对比:
1. 定义与核心功能
API 网关
作为系统的入口,集中处理请求路由、认证授权、限流降级等跨服务功能。 ✅ 适用场景:需要统一入口管理的场景,如前后端分离架构。Service Mesh
通过 Sidecar 代理(如 Istio、Linkerd)实现服务间通信管理,关注流量控制、观测性和安全策略。 ✅ 适用场景:复杂服务间交互,需精细化控制的场景。
2. 关键区别
特性 | API 网关 | Service Mesh |
---|---|---|
部署位置 | 通常部署在应用层 | 以 Sidecar 形式与服务共部署 |
流量管理 | 支持路由、负载均衡 | 提供更细粒度的流量控制(如熔断、重试) |
可观测性 | 基础支持(日志、指标) | 集成分布式追踪与高级监控 |
安全性 | 基础认证/授权 | 支持 mTLS、细粒度策略等高级安全机制 |
3. 选择建议
优先使用 API 网关:
✅ 需要统一的入口点或 API 管理(如 OAuth2、JWT)。
📌 了解更多 API 网关设计模式优先使用 Service Mesh:
✅ 服务间通信复杂度高,需实现高级策略(如金丝雀发布、A/B 测试)。
📌 深入学习 Service Mesh 实践
4. 技术生态
- API 网关常与 Spring Cloud Gateway、Kong 等工具结合使用。
- Service Mesh 通常依赖 Istio 或 Envoy,并需与 Kubernetes 集成。
5. 性能与扩展
- API 网关可能成为性能瓶颈,但可通过集群化部署缓解。
- Service Mesh 的 Sidecar 模式对性能影响较小,但需权衡资源开销。
🚀 延伸阅读:想了解如何在实际项目中选择?可参考 微服务通信方案选型指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