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ngular 应用中组件间的通信是构建复杂交互的核心能力,以下是常见模式及使用场景:
1. 父子组件通信 📡
- @Input():父组件向子组件传递数据
💡 示例:通过属性绑定传递用户信息 - @Output():子组件向父组件触发事件
🚀 示例:点击按钮时触发自定义事件
2. 服务间通信 🧠
- 共享服务(Shared Service):通过注入服务实现跨组件数据共享
📌 适用于兄弟组件或非父子关系组件 - Angular Services:使用
HttpClient
或EventEmitter
进行异步通信
📌 推荐阅读:Angular服务设计最佳实践
3. 事件总线 📢
- EventEmitter:通过
$emit
和$on
实现全局事件监听
⚠️ 注意:需谨慎使用,避免过度耦合 - RxJS Subject:更强大的响应式事件处理方案
📌 示例:跨模块状态同步
4. 路由守卫与参数传递 🧭
- Route Params:通过路由参数传递数据
📌 适用于页面跳转时的数据传递 - Resolve:预加载数据并传递给目标组件
📌 适合需要异步获取数据的场景
📌 扩展阅读:Angular路由机制详解
5. 状态管理(NgRx/Redux) 🧩
- 集中式状态存储:管理全局状态,解耦组件间依赖
📌 适合大型应用的状态同步 - Effect与Action:处理异步操作与状态更新
📌 推荐学习:NgRx官方文档
通过合理选择通信模式,可以显著提升 Angular 应用的可维护性与扩展性 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