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AN(生成对抗网络)是一种通过博弈论框架训练生成模型的算法,核心思想是让生成器与判别器相互对抗,最终达到生成高质量数据的目的。以下是其数学原理的关键点:
1. 核心公式
- 生成器目标:最小化判别器对生成样本的识别能力
$$ \min_G \mathbb{E}{x \sim p{data}} \left[ \log D(x) \right] + \mathbb{E}_{z \sim p_z} \left[ \log (1 - D(G(z))) \right] $$ - 判别器目标:最大化对真实/生成样本的区分能力
$$ \max_D \mathbb{E}{x \sim p{data}} \left[ \log D(x) \right] + \mathbb{E}_{z \sim p_z} \left[ \log (1 - D(G(z))) \right] $$ - 纳什均衡:两者的最优解形成稳定状态,即生成器能生成与真实数据分布相似的样本,判别器无法区分二者。
2. 关键数学概念
- 概率分布对齐:生成器需使 $ p_g $(生成分布)逼近 $ p_{data} $(真实分布)
- 反向传播:通过梯度下降优化生成器和判别器的参数
- 损失函数:通常使用交叉熵损失(Cross-Entropy Loss)衡量区分能力
3. 训练流程图
4. 扩展阅读
5. 应用实例
- 生成对抗网络可生成逼真的图像(如人脸、风景),其数学基础是实现高维数据建模的关键
GAN的数学本质是博弈论与优化算法的结合,通过不断迭代,最终实现数据生成与判别间的动态平衡。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