📚 Vision Transformer 公式详解与实践指南
🧠 什么是 Vision Transformer?
Vision Transformer(ViT)将自然语言处理中的 Transformer 架构扩展到图像识别领域,通过将图像分割为固定大小的块(patches)并输入 Transformer 编码器,实现端到端的视觉特征提取。其核心思想是利用自注意力机制捕捉全局依赖关系。
📈 关键公式解析
图像分块嵌入
将输入图像 $I \in \mathbb{R}^{H \times W \times C}$ 分割为 $N = \frac{H}{P} \times \frac{W}{P}$ 个块,每个块大小为 $P \times P$:
$$ \text{patches} = \text{Reshape}(I, (N, P \times P \times C)) $$
💡 每个块通过线性嵌入层映射到嵌入维度 $D$,公式为:
$$ E = \text{Linear}(P^2 \times C, D) $$位置编码
为每个块添加位置信息:
$$ x = \text{patches} + \text{Position_Embedding}(N) $$
🌐 位置编码可通过 sine/cosine 函数或可学习的嵌入向量实现,具体可参考 Positional Encoding 文档Transformer 编码器
使用多头自注意力(Multi-Head Self-Attention)和前馈网络(FFN)进行特征提取:
$$ \text{Attention}(Q, K, V) = \text{Softmax}\left(\frac{QK^T}{\sqrt{D}}\right)V $$
其中 $Q, K, V$ 分别为查询、键和值矩阵,维度为 $N \times D$。
🧪 实践建议
- 代码实现:可使用 PyTorch 或 TensorFlow 实现 ViT,核心步骤包括分块、嵌入、位置编码和 Transformer 层堆叠
- 优化技巧:尝试使用 Swin Transformer 等改进版本,或结合 EfficientNet 提升性能
- 可视化工具:通过 TensorBoard 监控训练过程中的注意力权重分布
🧠 拓展思考
- 为何 ViT 需要预训练?
- 如何处理不同分辨率的输入?
- 自注意力机制在图像中的优势与局限性?
点击 此处 查看 ViT 的完整实现教程,包含公式推导与代码示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