个人信息保护法(Personal Information Protection Law,简称PIPL)是中国制定的一部重要法律,旨在规范个人信息处理活动,保护个人信息的合法权益。
概述
个人信息保护法于2021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,适用于在中国境内处理个人信息的组织和个人。该法律明确了个人信息处理的原则、个人信息权益、个人信息处理规则等内容。
基本原则
- 合法、正当、必要原则: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、正当、必要的原则,不得过度处理个人信息。
- 明确告知原则:处理个人信息前,应当向个人明确告知处理的目的、方式、范围等信息。
- 最小化原则: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限于实现处理目的所必需的范围和限度。
- 安全原则:采取必要措施保障个人信息安全,防止个人信息泄露、损毁、篡改等。
个人信息权益
个人信息权益包括:
- 知情权:个人有权知道个人信息被处理的目的、方式、范围等信息。
- 访问权:个人有权访问自己的个人信息。
- 更正权:个人有权要求更正不准确、不完整的个人信息。
- 删除权:个人有权要求删除自己的个人信息。
- 反对权:个人有权反对处理个人信息的行为。
个人信息处理规则
- 收集规则:收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、正当、必要的原则,并明确告知个人收集的目的、方式、范围等信息。
- 存储规则:存储个人信息应当采取必要措施保障个人信息安全,防止个人信息泄露、损毁、篡改等。
- 使用规则: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限于实现处理目的所必需的范围和限度。
- 共享规则:共享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、正当、必要的原则,并取得个人同意。
- 公开规则:公开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、正当、必要的原则,并取得个人同意。
相关链接
更多关于个人信息保护法的信息,请访问个人信息保护法官网。
图片展示
隐私保护
数据安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