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VM,即支持向量机,是一种强大的机器学习模型,广泛应用于分类和回归任务。本教程将为您介绍SVM的基本原理、应用场景和实现方法。

SVM 基本原理

SVM的目标是找到一个最佳的超平面,将数据集中的不同类别分开。这个超平面不仅需要将不同类别分开,还要尽可能最大化两个类别之间的距离。

  • 支持向量:是距离超平面最近的那些数据点,对超平面的位置起着决定性的作用。
  • 间隔:是超平面到最近的支持向量的距离。
  • 最大间隔:是指超平面到最近的两个支持向量的距离。

SVM示意图

SVM 应用场景

SVM适用于以下场景:

  • 数据量较大,特征维数较高的分类问题。
  • 对边界敏感的场景,例如图像识别、生物识别等。
  • 分类数据不平衡时。

SVM 实现方法

在 Python 中,我们可以使用 scikit-learn 库来实现 SVM。以下是一个简单的例子:

from sklearn import svm
from sklearn.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
from sklearn.metrics import accuracy_score

# 生成样本数据
X = [[1, 2], [2, 3], [3, 4], [4, 5]]
y = [0, 0, 1, 1]

# 划分训练集和测试集
X_train, X_test, y_train, y_test = train_test_split(X, y, test_size=0.3, random_state=0)

# 创建 SVM 分类器
clf = svm.SVC(kernel='linear', C=1.0)

# 训练模型
clf.fit(X_train, y_train)

# 预测
y_pred = clf.predict(X_test)

# 计算准确率
print('Accuracy: ', accuracy_score(y_test, y_pred))

扩展阅读

想要了解更多关于 SVM 的内容,可以参考以下教程:

Scikit-lear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