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络安全法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网络安全问题制定的法律,于2017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。以下是对网络安全法全文的解读:

第一章 总则

  1. 立法目的:保障网络安全,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和国家安全、社会公共利益,保护公民、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,促进经济社会信息化健康发展。
  2. 适用范围:适用于在我国境内建设、运营、使用网络,以及网络产品的研发、生产、销售、提供等环节。

第二章 网络安全管理制度

  1. 网络安全责任制:网络运营者应当对其运营的网络安全负责,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,保障网络安全,防止网络违法犯罪活动。
  2. 网络安全审查:网络运营者采购网络产品和服务,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,应当通过国家网信部门组织的网络安全审查。

第三章 网络运营者的安全义务

  1. 网络安全保护:网络运营者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,保障网络安全,防止网络违法犯罪活动。
  2. 个人信息保护:网络运营者收集、使用个人信息,应当遵循合法、正当、必要的原则,公开收集、使用规则,明示收集、使用信息的目的、方式和范围,并经被收集者同意。

第四章 网络安全事件应对

  1. 网络安全事件报告:网络运营者发现网络安全事件,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,按照规定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。
  2. 网络安全事件处置:网络安全事件发生时,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及时采取处置措施,保障网络安全。

第五章 监督管理

  1. 网络安全监管:国家网信部门负责全国网络安全监督管理工作。
  2. 网络安全审查:国家网信部门组织网络安全审查,对网络产品和服务进行安全审查。

第六章 法律责任

  1. 违反网络安全法的行为:违反网络安全法的行为,依法承担民事责任、行政责任;构成犯罪的,依法追究刑事责任。
  2. 网络运营者的责任:网络运营者未履行网络安全保护义务的,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,给予警告;拒不改正或者情节严重的,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,并可以责令暂停相关业务、停业整顿、关闭网站、吊销相关业务许可证或者吊销营业执照。

第七章 附则

  1. 施行日期:网络安全法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。

扩展阅读

了解更多关于网络安全法的信息,请访问网络安全法专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