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字编码标准的演变历程,是信息技术与语言文化交融的典型范例。以下是关键阶段的梳理:

早期阶段

  • 汉字的物理载体 📜
    从甲骨文到竹简,再到雕版印刷,汉字以图形形式存在,直到电报技术催生了汉字电码

    汉字电码
  • GB系列标准 📊
    1959年《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》(GB 2312)诞生,收录6763个汉字

    GB_2312
    后续GB 18030扩展至27000+汉字,支持少数民族文字

Unicode的出现

  • 统一编码的愿景 🌍
    1991年Unicode联盟成立,旨在解决多语言编码冲突
    Unicode_联盟
    Unicode 1.0包含20902个字符,2020年最新版本已突破14万字符

现代应用与挑战

  • 全场景覆盖 🌐
    智能手机、电子书、AI翻译等场景均依赖编码标准
    汉字_编码应用
    当前面临表情符号、生僻字等新需求的持续扩展

点击了解汉字编码技术现状
📚 深入探索编码标准背后的科技与人文故事